广西在线
广西在线 > 资讯 > 正文

指尖叩非遗:南职大“数字非遗电商兴乡”实践团探寻东漓古村的传承与新生

导读: 

8月7日,南宁职业技术大学“数字非遗电商兴乡”实践团深入桂林东漓古村,探寻古法榨油、竹编、制陶三项非遗技艺,思考数字电商赋能传承的新路径。


木榨流香:力道间的千年传承

在百年木榨油坊,李师傅详解选料、炒籽、压榨等全手工流程。成员体验沉重的榨油锤,深感“稳、准、匀”力道凝聚的智慧。团队了解其品质优但产量低、价格高、线上销路窄,与李师傅讨论起借力校园电商社团开辟线上专区、邀传承人拍短视频传播、办校园非遗市集等的销路提升途径。

与陈师傅交流山茶油古法制作工艺(秦文怡/摄)

项目团队成员体验油锤(林俏蓉/摄)


竹篾翻飞:指尖艺术的传承之困

竹编匠人黄叔指尖翻飞,片刻编出灵动“鱼尾”。成员学习方知竹篾柔韧易伤手,编织需极强定力与巧劲。精巧手艺面临传承断层与市场局限。

实践团围学竹编手艺(李桂娴/摄)


陶泥生花:转轮上的匠心独运

陶坊内,赵师傅脚踏转轮,手塑红泥成器,草木灰釉造就独特纹理。成员体验拉坯,屡屡失败后更懂手工制陶十余道工序的价值与不易。“我们的陶瓷用本地红泥烧制,釉色是草木灰自然形成的,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。”赵师傅介绍道。现下,赵师傅也正在尝试自己直播拉坯烧陶,希望能够借助直播电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独特技艺。

古村陶坊里的制陶交流(李桂娴/摄)

亲历三项非遗,实践团深切体会其魅力与困境:技艺精巧却传承难继,价值独特却销路不宽。此行坚定了团队以数字技术与电商思维破解难题的决心,为古老技艺注入新生机,探索“非遗传承+乡村振兴”的创新融合。


通讯员:何嘉扬、蓝筱妮、秦文怡

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