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在线
广西在线 > 资讯 > 正文

“触见光明” 项目:四足仿生导盲机器人推动助盲服务升级

导读: 

在科技助力民生的探索中,“触见光明 —— 四足仿生导盲机器人技术革新与普惠助盲服务体系” 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,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优化,逐步构建起覆盖多环节的助盲支持体系,为视障群体出行与生活提供新可能。

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全球视障人群已突破 2.8 亿,我国视障人士数量也超过 1900 万。长期以来,传统导盲杖和导盲犬是视障人士主要的出行辅助工具。导盲杖仅能探测地面障碍物,难以应对空中或高处危险;导盲犬则面临训练周期长、成本高(单只培训费用超 12 万元)、公共场所接纳度有限等问题,导致其普及难度较大。在此背景下,视障群体对新型智能导盲设备的需求日益迫切。

“触见光明” 四足仿生导盲机器人项目以人工智能与仿生机器人技术为核心,聚焦国内视障群体需求,致力于研发集环境感知、智能导航、人机交互功能于一体的导盲设备,并同步搭建普惠助盲服务体系,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视障人群。

image.png

聚焦技术创新,攻克行业难题

针对行业内缺乏统一标准与测试规范的现状,“触见光明” 项目团队开展专项研究,提出 “全空间避障能力评估思路”,从响应速度、路径规划等维度探索科学的测试评价方向,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参考。项目研发的四足仿生导盲机器人,搭载激光雷达、深度摄像头等传感器,实现对周边环境的实时感知,并通过算法优化,提升障碍物识别与路线规划效率。

目前,该机器人已在多地开展试点应用。在特殊教育学校试点中,辅助视障学生进行校园内的自主活动,帮助部分学生提升了独立行动能力;在商业街区与社区的试点场景里,也为视障人士日常出行提供了一定支持。后续,项目团队将根据试点反馈,持续优化产品性能与功能。

推进普惠服务,扩大覆盖范围

为让更多视障人士能够使用这款导盲机器人,项目组积极构建普惠助盲服务体系。在生产环节,与制造企业合作探索优化生产流程,提升产品生产效率;在服务方面,推出设备租赁、维护保养、使用培训等服务内容,并在部分地区设立服务网点,提供技术支持。未来,项目计划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,逐步扩大覆盖区域,让更多视障人士受益。

“触见光明” 项目是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实践,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,更承载着对特殊群体的关怀。项目团队表示,未来将持续投入研发,探索与 5G、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,不断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,为构建更包容的无障碍社会贡献力量。同时,项目的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支持,期待更多力量加入,共同助力视障群体拥有更便捷、安全的生活。


推荐阅读: